(简报第10期)德阳市推动“四链融合”促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

时间:2022-05-19 22:59:52

浏览量:170

四川省古蔺县职业高级中学校相关内容

德阳市把职业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创新中的突出位置,着力推动教育链、人才链、产业链、创新链“四链融合”,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。德阳先后成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、全国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区、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区,全市现有职业院校31所,在校学生近18万人,每年向社会输送4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。

一、完善教育链,构建现代职教体系

加快构建“纵向贯通、横向融通”现代职教体系,打通学生成长成才通道。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,围绕名校、名专业、名基地建设,推动中职学校达标建设和内涵建设。6个区(市、县)均建成高水平县级职教中心,建成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3所,省级“双示范”中职学校6所。做强做优高等职业教育,支持高职学院改善条件、引进人才、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搭建平台。大力支持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国家“双高”计划建设,为其升格本科创造条件。推进纵向贯通、横向融通,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,瞄准职普比相当,加大职教招生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,2020年,中职招生同比增加10%,达11311名。2021年,70%的中职毕业生通过高职单招、对口高考和五年一贯制升入了高职学院和职教本科学校。

二、融入产业链,增强职业教育适应能力

基于产业链谋划发展职业教育,让职业教育内生于经济社会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新建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、德阳科贸职业学院、德阳农业科技职业学院3所高职学院,建成智能制造、建筑工程、康养护理、现代物流等一大批骨干专业,新建无人机技术应用、工业机器人应用、城市轨道交通等一批紧缺专业。发挥职教优势和产业优势,努力争创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,规划并着力实施一批产教融合项目。从2021年开始,启动市级实施产教融合项目认定,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产教融合给予政策支持。努力建设并发挥产教联盟、职教联盟的作用。厅市合作、政产学研一体,以产业为纽带,以四川装备技术产教联盟的10大产教联盟、职教联盟已成为推动职教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载体。

三、做强人才链,夯实技术技能人才支撑

大力引企入校、引校入企,把学校办成企业的培训基地,把企业办成学校的实践基地。建立校企共培共育机制,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共建专业、实训基地和培训中心。广泛推行“订单式”培养,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举办培养班,实现项目建成、人才到位。8所学校试行现代学徒制,与中航工业、华为科技、58同城等企业密切合作,大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。人才培养实现专业目标对接产业需求,课程设置对接岗位要求,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,共设置飞行器制造技术、工业机器人技术、康养护理等各类专业378个,其中,国家级精品专业、重点专业、教改试点专业13个,省级重点专业71个。把企业引入校园、产品引入实训、工程师引入课堂,让教师进入车间、学生进入工段、教学进入现场,增强学生企业适应能力,提高学生就业率。近年来,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%以上。

四、服务创新链,激发产业发展核心动力

主动落实创新驱动战略,发挥好职业教育自身优势,支撑产业创新发展。搭建技术创新平台,全市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建立科研中心56个、重点实验室和检测中心19个,拥有专利技术588项。建成西门子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中心、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,助推德阳智能制造。加强创新后备人才培养,各职业院校加大人才创新素养培养,组建创新创业辅导团队,开展SYIB创业培训,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园、创业街,为创新后备人才提供实战环境。共有技能人才26.6万人,其中高技能人才8.5万人,占比达32%。服务产业创新需求,职业院校紧密服务国家战略,参与港珠澳大桥、高铁等技术检测验证,58同城“未来产业学院”总部、华为ICT学院相继落地德阳,实现互惠互利、共赢发展。


文章来源:http://edu.sc.gov.cn/scedu/c100768/2022/2/16/3231b70cda574468a3d519538a643e15.shtml

上一页 下一页

中职升学快速咨询通道

联系姓名:

你的性别:

学生类型:

联系电话:

家长电话:

QQ号码:

意向专业: